商務部日前印發《關于實施數字消費提升行動的通知》,提出支持即時電商平臺企業聯動社區、商圈等實施精細化運營,建設有效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、線上線下融合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,構筑數字生活服務生態。鼓勵即時電商與履約一體化體系建設,創新發展基于前置倉的前店后倉、便利店前置倉、無人前置倉等多種即時零售業態。
從生鮮蔬菜到面包飲料,從電子產品到日化美妝,越來越多的商品通過即時零售方式,更快送達消費者手中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《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(2023)》顯示,近年來,即時零售一直保持50%以上的年均增速,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。預計到2026年,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2.5萬億元。
所謂即時零售,指的是通過線上即時下單,線下即時履約,依托本地零售供給,滿足本地即時需求的零售業態。即時零售本質上仍是電商業態,但它填補了線上線下融合的“真空地帶”。本地化是即時零售最鮮明的特征,再加上交易流程線上化、履約配送便利化,即時零售以此“三化”優勢提升了本地供給能力,拓展了消費者需求,獲得市場發展空間。
生鮮即時電商的成功及快速發展具有啟發和示范意義,很快便帶動即時零售向更寬廣的領域拓展。事實上,現實生活中,在生鮮之外,人們還有很多“即時”消費的需求,那些帶有“高頻”“快速”特性的消費商品,大都可以拉進即時零售的商品名錄。埃森哲發布的《聚焦中國95后消費群體》報告顯示,95后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,超過一半的95后消費者希望在網購時下單當天甚至半天內就收到貨,還有7%的消費者甚至希望在下單后兩小時內收到商品。這種需求恰是即時零售獲得市場發展的強力支撐。
依賴即時配送支撐,短短幾年時間,即時零售便完成從生鮮到“萬物皆可外賣”的進化。當然,為滿足“快”,與此同時,即時零售品類需求的高增長,也帶動了一批相關細分行業前置倉的孵化與成長。以美團閃電倉為例,這是美團面向商家端推出的便利店和寵物店前置倉模式的項目,由商家建倉,美團專注于幫助商家線上經營。與傳統線下便利店不同,閃電倉是一種只做線上訂單的類前置倉模式,依托平臺流量獲客,以較低的店面成本彌補營銷費用與配送成本。
即時零售新業態蓬勃發展,有望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。政府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,為即時配送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,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;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,進一步發揮即時配送的積極作用,在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,進一步促進消費潛力釋放,助力消費升級。
滕繼偉,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,新零售戰略咨詢師,原阿里巴巴資深運營專家,原華碩電腦全國大客戶PM,100家+百億級品牌戰略咨詢首席顧問。